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化旅游>原创文学> 正文

巨龙灵地武术乡——水岭地理传奇

文章来源: 作者: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7日 字号:【小】 【大】
    东安武术,源远流长,遍布山乡。其中,被称为巨龙灵地的水岭乡最负盛名,是东安武术的重要发源地之一。说起这块传奇之地,还颇有些神秘诡异之处。
    在五岭之一的越城岭中段舜皇山北侧,紫云山向东延伸的余脉尽头处,有一个美丽如画、气势非凡、人杰地灵的小山村,它就是著名的武术之乡水岭乡的核心地——冷山村。它原先不叫冷山村,而叫巨龙村。因为村子背后有一座叫红岭的山峰酷像一个张口待珠的龙头,龙身则随紫云山、靖位、三青、营房岭后的崇山峻岭起伏奔腾而来,摇头摆尾,飞云驾雾,犹如一条“腾龙”。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笔者在水岭乡中学任教,带领学生开发上冷山毛坪井边荒地时,从深土层和废石砖下发掘出一块矮石碑,碑上刻有“此井如无水出外,严禁洗衣和洗菜。如若有人违犯了,罚币壹圆炮叁仟。巨龙村立”。现在此碑还立在井边樟树脚下,过往行人都可以看到。
    巨龙村这条腾龙,飞落在一条绵长的山脊上,右有紫江河谷,左有龙溪涓流,唯独龙身处在旱地山岭上,人们靠打井吊水饮用和灌溉田地,所以人们又将这条龙称为“旱龙”。可就在这条旱龙腹下,却有一条水力资源丰富的阴河。这条阴河发源于紫云大山脚下,潜流至东安与新宁两县交界处的响水岩,一股大清泉从岩石迸喷而出,岩内四季叮叮咚咚响个不停,故名响水岩。阴河从响水岩分出部分清泉以后,继续往南潜流,并不断地从铁砂坳、胡家坳、布衫塘、半岭上喷出如银河泻漏的泉水,飞流直下,形成四条壮观的瀑布,垂挂在紫江河谷盆地的东侧山岭上,使这一带成为旱涝保收的渔米之乡。尤其是从黄马岭光口岩下大井里流出的泉水,水源十分丰富,四季瀑帘高悬,流经水岭石亭上下时,已是云河远上,形似白练,声如雷鸣。春夏季节,常可见到“银河水泻三百丈,白浪飞腾万马奔”的壮观景象。人们将此岭称为水岭。水岭乡以此而得名。这条阴河永不停息地奔流,从骆家寨地下,流经鸡叫塘脚下,一直流向柳溪村铁路边猴子湾岩石洞口,才迸喷出来,与日夜奔腾的紫江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由于这条阴河幽深流长,难免有一些古老的水中异物不时出现,人们将这些异物统称为“潜龙”。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的三叔璧华在黄马岭岩里钓鱼,突然水中浮出一个异物,头顶上长一双鹿角,嘴下巴生有长须,两眼圆而且亮,如手电筒似的闪闪发光,昂着头,摆着身躯乘着波涛向三叔涌来,吓得三叔连钓竿和鱼篓也来不及拿,就爬出岩外,半晌说不出话来。第二天岩水消退,三叔的钓竿和鱼篓也不知去向。三叔说那一定是水中的龙无疑。从那以后,三叔再也不敢去那岩里钓鱼。
    我祖父说,在他年轻时,有一年发大水,骆家寨李家门前的田洞到蒋家弄一带,都成了汪洋湖泊,有人发现从谌家门前岩洞里冲出一个怪物,约有两丈长,头上长着开叉双角,昂首、摆身、摇尾,在洪水中掀起巨浪,一直向磨塘边的消水岩翻滚而来,最后消失在消水岩中。人们说那是阴河中的潜龙在兴风作浪,所以才发那么大的洪水。有一年天旱,人们在深掘东山井地下阴河水时,发现在几个石山的夹缝里,有一节段似蛇非蛇似鱼非鱼好像龙身的东西,经放炮凿石后,只见绿幽幽的阴河水在不停地流淌,那疑似龙身的异物竟不知去向。
    前年清明节,下冷山有两位在外地工作的同胞兄弟回家来扫墓,在水岭凉亭内休息,忽然听到亭子右边的麻蝈井轰轰作响。跑近一看,见一股洪水从井里翻滚而出,比农用龙骨水车的两车水还大。将近个把小时,洪水消退,井水变成清澈细流。兄弟二人感到十分惊异,复回到亭内休息。时隔不久,水井里响声再起,又喷出一股洪流。如此反复数次,让兄弟二人深感诧异。人们解释说,这是阴河里的“潜龙”在运动翻身所致。在百姓们看来,这阴河中出现的一切奇怪现象,都是潜龙所为。巨龙村正处在这“腾龙”、“旱龙”、“潜龙”交汇的中心处,其地必然充满灵性。而且,有紫水西岸金龙村的金龙昂首挺胸日夜护在巨龙的身傍,燕桂塘南边千姿百态的群龙已在迎龙坪做好了迎接巨龙腾飞的准备。藏龙卧虎,巨龙村必是一块出文臣武将的好地方无疑。
    说来也奇怪,这巨龙村周围的山峰也似乎经过造物主的精心设计打造,显得非常奇特。人们只要站在鸡叫塘与骆家寨杨家交界处新蒿子塘的山坡上一看,仿佛到了桂林阳朔的漓江两岸,一个个高耸入云的山峰,似玉柱竹笋,底大顶小,形像宝塔。一山连一山,一塔接一塔,整整齐齐排列在公路两边。峰峦耸翠,上接云端,在太阳的照耀下,美不胜收。这里虽乏漓江倒影之奇,却有张家界金鞭溪擎天之美。这儿虽不是漓江但胜似漓江。人云桂林山水甲天下,又曰阳朔风景甲桂林,我看巨龙山美赛阳朔啊!
    巨龙村地下除了有阴河贯通南北以外,矿藏也十分丰富,其龙骨绝大部分是铁矿和铀矿组成。听前辈们说,早在明清交接之际,南明王吴三桂曾派大员驻守东安白牙市,在水岭山下的燕桂塘筑炉炼铁,铸造兵器。人们从红岭下的广(矿)岭脚采挖矿石,从婆婆坳挑运至徐家脚后面的堆广(矿)坪堆放,然后再运移到燕桂塘村的北边炉桥傍入炉冶炼。燕桂塘村北的铁屎岭及祖山、梨山周围堆积成山的铁屎都是冶炼后的铁碴。2004年人们在铁屎岭旁边村民文宽先的菜园里,曾挖掘出了几座炼铁炉。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某地质勘察队曾在巨龙村后的红岭下勘探了几年,听说深层地下还蕴藏着铀矿。巨龙村真不愧是块宝地呀!
    巨龙村的最先居民,是我的二十九代祖公仲财公。他由紫溪吴公塔旁边的阴陂庙搬到燕桂塘,其四子丙四居住在燕桂塘老口冲一带,六子丙六移居巨龙村繁衍生息。巨龙村先民原来都是文姓氏族,历来勤劳勇敢,正直豪爽,仗义疏财,虽然自然条件差,但祖辈们掘井修路,垦荒造田,战天斗地,使子孙们在劳苦中勤奋发达,自食其力。祖辈们除了耕田种地以外,还努力发展种植养殖业,学会了铸犁头、剜马瓢饭勺等技艺。农忙种地,农闲操工,养家糊口,和睦团结,其乐融融。由于先民们勤劳勇敢,身体素质好,且本着劳动自身的需要,练功健身习武,势在必然,这就为后来成为东安武术发祥地之一提供了丰富的人力资源。人人学武,家家习武,以武齐村,也就有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至于巨龙村为何又改名冷山村,这要从一个民间传说的故事及一个重要的历史人物说起。东安县志载:“宋代建隆至乾德年间(960—967),县人陈知邺‘以武艺而崛起草野,建功于时’,官至检校左散骑常待兼御史大夫”。陈大夫究竟是本县什么地方的人,虽没有详细记载,但在水岭一带却深受民众崇敬,单是为他修建的神庙就有三座:即枧田的大夫庙、燕桂塘的火烧庙、夏丰蛇岩对面的大夫庙。三座庙内的塑像一个模样:满面乌黑,双目圆睁,头戴金盔,身披铠甲,脚穿朝靴,手持钢鞭,端坐在庙堂的神龛上。从宋到今几百年来,一直享受人间香火,受人们供奉礼拜,这其中定有重要的历史背景和社会根源。
    听祖辈说,陈公大夫的死因是他奉命去清剿盘踞在新宁回龙寺和现崀山一带的绿林头领鄂某(回龙一带人称其为鄂公大夫)。双方交战中,陈知邺武功高强,一鞭将鄂某的头劈作两开。鄂某不服输,他知道陈大夫爱吃羊肉,故意装学羊叫,手持锋利的大刀,躲在石缝里。陈大夫果然上当。当他靠近石缝时,鄂某从背后举刀向陈的颈项上砍去,虽未将陈的头颅砍断,但也只剩下一点筋皮连着头颅了。陈大夫受此重创,立即骑上马往南边东安方向驰走。路过第一个村庄,他颈项上掉下了一滴血,后来人们就把村子取名一渡水。他继续往南行十数里,颈项上又滴下两滴血,人们将这个村子叫作二渡水。陈大夫一边骑马快跑,颈项的血往上涌,竟然滴了三滴血在一个村子中央,这里就是现在的三渡水。进入东安地界时,陈大夫颈脖上的血已凝固,不再滴了,圆血了,这里就是现在营房岭的圆水。
    陈大夫在东安地界上继续往南行,经过营房岭大塘边蜡树坳到达一个陈姓人聚居的半山村,这时天已黑了,这个半坡山村就是现在的黑山村。陈大夫知道再往南走就是相对开阔的丘陵地带了,于是他紧拉缰绳,拨转马头,往右上坡穿过一片茶山,来到一片苍松林中的月牛坪东山井旁边,抬头一望,见繁星下一条巨龙昂首望天,原来正是巨龙村所在。陈大夫深知此地定是一个好地方,想在这里寻块地落脚安身。他从村前改向西行来到一个三槽交汇的塬地上,这时他的全身凉了,感到浑身寒冷,口里不停地说“这里的山怎么这冷?”巨龙村于是得了个名叫冷山。
陈大夫带着寒颤的身躯通过冷山云桥东端,顺云溪下坡到了燕桂塘骆家坝,迷迷糊糊中看见一位十分俊美的女子,提着闪闪发亮的灯笼在田里剜野菜,便问这位女子,前面有什么好安身的去处。女子告诉他:你沿河而下,前面有一片五谷丰登象狮虎汇聚的好地方,我的住处也在那周边不远。陈大夫千不该万不该第二次问话在“请问”后面加了“大嫂”二字。陈大夫说:“请问大嫂,你黑夜提灯在此剜什么菜?”女子回答说:“我剜的是无头菜”(俗称禾夹菜)。陈大夫又问:“菜无头怎么能生存呢?”女子说:“菜无头能生,人无头则死。”这话一出口,陈大夫伏在马上再也不能言语了。他的坐骑通灵性,将他驮至两华里外的王家湾后面的山弯里,再也不往前走了。原来这位黑夜挑灯剜菜的女子,不是别人,正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她等侯在此,本来想点化陈大夫,救活陈大夫的,那知陈大夫因为误将仙姑称大嫂,激怒了观音菩萨,从而失去了死而复生的机会。
    再说陈大夫的宝驹将主人驮到王家湾后面的山弯里以后,无声无息守护在主人身旁整整一个通霄,直至五鼓天明,它才大声嘶鸣,唤来附近许多民众看视它死去的主人。人们对陈大夫的穿戴兵器以及像貌形象观察得非常仔细,并从他的怀里发现了一本御赐天命敕书。村民们看后知道陈大夫一定是忠臣良将,于是将他的遗体入穴安葬。他的坐骑拉不开牵不走,不吃不喝,几日后,也在陈大夫坟前忧郁而死。村民们为了保护好陈大夫的坟墓,将其坐骑也入土安葬在主人的墓葬处,共垒筑了三十六座同样大小的坟包,以防盗墓者盗去陈大夫的金盔银甲钢鞭等物。并在蛇岩对面的狮子口下,修筑了一座陈公大夫神庙和一座高耸入云的古戏台,在大夫庙侧约100米处,修建了一座约四十平方砖瓦结构的敕书亭。亭内供有棉纸黑字加朱书的敕书壹本。
    传说陈大夫庙里的这本敕书,能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记得有一年大旱,我跟随祖父德球公去大夫庙看布衫塘尹师傅朝圣请神吹唢呐,文光普先生整冠束带,虔诚地跪拜天地,开念过敕书。那时因为年纪小没有记住敕书的具体内容。后来,祖父告诉我现存的这本敕书,是蓝太爷复制的膺品,真敕书已被蓝太爷盗走了。他还说贪婪的蓝太爷在东安盗了许多宝,装了几大船,想要顺舟而走,可是船夫暗地做了手脚,致使他“日日撑船在庙头”,蓝太爷急了,忙打开敕书求风雨。突然乌云满天,电闪雷鸣,狂风大作,雨如倾盆,河水猛涨,除船夫早有准备离开了以外,蓝太爷一家老少连同他盗窃的宝物,一同冲入东海,葬身鱼腹了。这说明真敕书果真灵验,也说明贪婪者决无好下场。
    我在读小学三年级的时候,随父亲去夏丰河里网鱼,曾到大夫庙庙祝人称“活鸬鹚”的明华师傅家做过客,还在古戏台前看过文连庆师傅演的祁剧《秦琼卖马》。我还曾与一班同学一道,实地察看了石干拱桥与孤樟入云的奇景,观赏了夏丰田洞四周山岭的奇貌,研讨过一位大堪舆家颂扬陈大夫墓和夏丰地理的诗句:“坐在狮子口,安眠象山鼻。白象立西河,青狮镇蛇恶。猛虎下山弓箭打,莲座观音笑哈哈”。狮子口、象鼻山、蛇岩、虎山坳、干拱桥、孤樟树、观音山都是夏丰四周的象形地名,这位堪舆家观察得如此细致,描绘得如此逼真,确实令人佩服!
    改革开放之初,东安近郊有几个盗墓者,趁月色通明,开着一辆四轮车,途径紫溪、塘复,过五里长冲到了王家湾,将车停在湘南器材厂在紫水河抽水处的公路上,手持锄头铁铲到陈大夫墓地挖坟盗墓。他们挖了好几座坟堆,月亮一直在天空明朗地照着地面。突然有人挖着一个墓葬,发出了一声巨响,坟墓内闪闪发光。大家一看,高兴极了,不停地狂呼:“挖到了!挖到了!大家快挖快铲。”突然间,天黑不见五指。抬头一看,只见天昏地暗。几个胆小的人背着锄头铲子拚命往回跑。只有一个爱财如命的盗墓老手,还想独吞财宝,在那里继续挖掘。但不知为什么,他忽然间觉得目眩腿软,手里的锄头不听使唤,浑身直冒冷汗。直到听到同伙发动车子马达的声响,才如梦方醒,连滚带爬跑出坟地。他气喘吁吁跑上车以后,半天都说不出话来。此后,再没有人敢去碰王家湾陈大夫三十六堆坟了。
    在武术之乡水岭,人们非常崇敬忠心爱国武艺高强的陈知邺大夫,为他建庙、塑像、安灵,专请神祝供奉。每月的初一、十五打庙会,为他敬献香烛纸钱,让他享受人间烟火。尤其是每年的六月六,冷山一带举行武术节,还要虔诚地供奉祝福他的神灵三天。水岭地名多与陈大夫的传说故事相关,神秘诡异,颇得堪舆之妙。水岭武术,也正是在这样一种奇特的地理环境氛围中酝酿发祥,代代相传,涌现出了文荣珅、文成仪等一大批名闻名遐迩的民间武术大师。真可谓地灵人杰啊!

相关阅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