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文化旅游>民俗风情> 正文

感 悟 紫 溪

文章来源: 作者:李 翔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3日 字号:【小】 【大】
    舜皇山下,紫水河畔,湘江岸边,一方神奇美丽的热土,四万勤劳智慧的人民,在不同的时代都将演绎出一段美丽的传奇。
    紫溪市镇地处距湖南省东安县城10公里处的西南部,总人口4万人,辖38个行政村、4个居委会,面积162.3平方公里,其中镇区面积3.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45万亩,林业用地14万亩。作为湘南名镇,这里水陆交通便利,湖南的母亲河湘江与古老的紫水河隔山相望,湘桂铁路、东大公路、紫黄公路交错相通,是江南通向“两广”和沿海的“门户”,自古以来就是商旅集散、兵家必争之地。
 
美 丽 紫 溪
 
    紫溪从来就不缺少美:美丽的传说、遍地的古迹、迷人的美景,样样俱全。
    请你相信,紫溪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木,无不渗透着美丽的传说;在紫溪,无论男女老少、童叟老妪,神话传说倒背如流。如相传在修建花桥村广利桥时,伙夫做饭前统计人数时,数好了有一百号人干活,可开餐时数来数去只有九十九人。待桥完工后,人们才明白,原来有神仙相助。这或许是人们对修建广利桥的能工巧匠们高超的技艺、非凡的智慧以及广济百姓的最好褒扬。其他如八复村、田弄湾村的石牛下凡,伍家湾村和调元村的兵书传说……
    紫溪文物古迹众多,吴公塔、沉香庵、广利桥、汉营古迹、圣宫庙、孔明点将台是紫溪文明的最好见证。汉营古迹、圣宫庙、孔明点将台记录了紫溪这片土地在历史的激流中曾经历了怎样的运筹帷幄、金戈铁马;湘江岸边的沉香庵依稀向我们展示出昔日“清明上河图”式的生活图景:码头经济时代,这里作为湘桂水运转折点和商旅集散地,在过去的几百年来里曾经是那样的“千客朝佛”,商铺林立,花红柳绿;广利桥成为紫溪官员爱民如子、广济百姓的不朽丰碑;吴公塔似乎要告诫每一位来此为官者:惟有“文治者”、“德治者”、“仁治者”永垂不朽。
“游人莫来此,来此须终老”,说的是紫溪不仅有“鱼米之乡”的富足,更有令人流连忘返的自然美景。这里山青、水秀、石奇、木古、天蓝、村美。数十里紫水,一路杨柳依依,流水潺潺,沿途“彩虹”卧波,鸭戏其中,沁人心脾处,无可言说;塘复田垄,稻浪层层,果园环绕,座座白墙红瓦小洋楼掩映在绿树翠竹之中。陶公若在,定夸此处胜“桃源”。在渌埠头,湘江九十度大拐弯形成万亩沙洲奇观,调元村、伍家湾村在湘江母亲般温柔的怀抱里,在石观音、兵书峡父亲般铁的胳膊的守护下,奏起夕阳西下、渔歌唱晚的和谐乡村曲,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忘却了人间一切烦恼,灵魂得以净化。
文 明 紫 溪
 
    紫溪作为东安的“心脏”搏动了几千年。中国历史的车轮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痕。紫溪文明是华厦文明的一分子。今天的紫溪文明如一窖千年佳酿,令人陶醉不已,回味无穷。
    这里的乡土文化博大精深,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尤其是渌埠头原生态的龙舟文化,把屈原文化与地方习俗融合在一起,风土人情味十足,成为湘江沿岸乃至全镇人们一年一度的精神文化大餐。每年农历五月初一至初五,家家门前挂艾叶草蒲,炒子血鸭,喝雄黄酒,据说可以避邪。渌埠头村、伍家湾村、大弄村等都有龙舟参赛。村中被选中参赛的青年男子,不管身在何方,必赶回参赛,据说参加这样的比赛,可以使全村家家户户避难消灾祛病。比赛中,当年得子妇人必包粽子、烧浓茶水慰劳,以保其子平安健康。饱受龙舟文化浸染一番的湘江子弟肩负着父老的期望,带着个个争先的龙舟文化精神远走他乡,比学业,拼事业,渴望出人头地,希望有朝一日也能为龙舟文化增光添彩。
紫溪还有着“3、4、5文艺群体”:3个文艺团体,4支锣鼓队, 5个地方戏班子。这些土生土长的民间文艺团体把现代艺术与农村生活完美结合,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赢得了广大农民朋友们的喜爱。锣鼓翻天的文娱活动、大型演出,已经让紫溪成为了一个集休闲、聚会的最佳场所,吸引了很多外地人士来访。
 富 裕 紫 溪
 
    紫溪作为一个千年古镇,经济也已崛起和复兴。狭窄的市场、混乱的街道、陈旧的民居、肮脏的城区,这些名词早已随着古镇的建设而消失殆尽。紫溪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环境优越,紫溪人逐渐萌发了致富的理念。
    紫溪的人文历史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美丽奇特:汉营古迹、孔明点将台、沉香庵、吴公塔、广利桥、兵书峡闻名遐迩,党委、政府充分利用这一自然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业企业经济日益升温。此外,紫溪物产丰富:柑桔、优质稻、木材等远销全国各地,锰矿、白云石矿贮量丰富,享有“八宝之地”和“有色金属之乡”的美誉,合理的资源利用,快速地提高了当地的人均生活水平。
    自我发展、筹集资金、引进外资,这三条渠道使得美丽的紫溪更加的富饶。

相关阅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