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南枝
蒋南枝,清末人,字小山,号蜡园居士,东安中田乡人。幼时父母双亡,家境贫苦,堂兄送他上私塾读书。他聪颖异常,日课虽多,都能背诵。稍长,能吟诗属对,语意豪放。后改从蓝柳巷学习。在同学中,他年纪最轻,却才华出众,深得老师赏识。不久,蓝撤馆家居,他又至濂溪书院从山长长沙徐云渠就读。徐为清代翰林,道德文章,为人钦敬,门下学生很多,独对蒋南枝诗文特加褒奖,常对人称誉不止。其后,他参加科举考试,以府试第二名考上秀才。
其时,县人席宝田正带兵在江西镇压太平军,他便弃文从军,在席宝田军中担任幕僚。凡他观览过的名胜古迹,都有诗歌记述。不久,他离军回家,设帐授徒,潜心著述,不再外出,时年三十岁。
归乡后,他一改故态,遇人谦恭,彬彬有礼。他力学不懈,于书籍中特喜《史记》与前后《汉书》,并广泛涉猎,自五经以至《国语》、《左传》、公羊、谷梁诸家,无不披览。因屡屡秋闱不第,曾仿韩愈《送穷文》作《逐四子檄》一文来自我解嘲。所谓“四子”,是指纸、笔、墨、砚四物。他把落第之责归之于“四宝"之不得力,而“四子”则谓其所以不能博取功名,主要是由于他性嗜古文,而不甘为当时的八股文的程式束缚,非战之罪也。他在文中鲜明地提出了反对以八股文取士的见解。
他的文章以五经为本,并撷取史记、汉书之精华,出入于退之、介甫两家,写得汪洋恣肆,离奇矫变。但他没有显赫的名位,三十岁后,足迹不出里巷,因而声名仅限一隅,著述虽富,流传不广,影响不大。县人周晋均对他推崇备至,说“县人于科举文外,浏览载籍,笃嗜古学,自先生始”。又说他“曾纂修县志,纯摹太史公纪传体例为之,排箅跌宕,而神韵悠然’’。从光绪年间他与人合修的县志来看,资料翔实,文采斐然,为世所重,称为名志。此志虽经湘潭王闽运最后审稿润色,但亦属锦上添花,踵事增华,而他的纂修之功,文辞之美,仍不可没。
他居室外,遍植冬青树,方言则称蜡树,所以自号为蜡园居士。光绪辛巳年(1881),他将平生所为之文裒集成书,名日《冬青园文集》,凡十卷,曾以聚字板印行,后又亲加改削,十存八九。壬午(1882)以后十年所写的文章,由他门人蒋枢编次而成,亦为十卷,未及刊印,现均已散佚无存。
他一生设帐授徒,砚田笔耕,著述自乐。光绪十八年(1892),病卒于家。
其时,县人席宝田正带兵在江西镇压太平军,他便弃文从军,在席宝田军中担任幕僚。凡他观览过的名胜古迹,都有诗歌记述。不久,他离军回家,设帐授徒,潜心著述,不再外出,时年三十岁。
归乡后,他一改故态,遇人谦恭,彬彬有礼。他力学不懈,于书籍中特喜《史记》与前后《汉书》,并广泛涉猎,自五经以至《国语》、《左传》、公羊、谷梁诸家,无不披览。因屡屡秋闱不第,曾仿韩愈《送穷文》作《逐四子檄》一文来自我解嘲。所谓“四子”,是指纸、笔、墨、砚四物。他把落第之责归之于“四宝"之不得力,而“四子”则谓其所以不能博取功名,主要是由于他性嗜古文,而不甘为当时的八股文的程式束缚,非战之罪也。他在文中鲜明地提出了反对以八股文取士的见解。
他的文章以五经为本,并撷取史记、汉书之精华,出入于退之、介甫两家,写得汪洋恣肆,离奇矫变。但他没有显赫的名位,三十岁后,足迹不出里巷,因而声名仅限一隅,著述虽富,流传不广,影响不大。县人周晋均对他推崇备至,说“县人于科举文外,浏览载籍,笃嗜古学,自先生始”。又说他“曾纂修县志,纯摹太史公纪传体例为之,排箅跌宕,而神韵悠然’’。从光绪年间他与人合修的县志来看,资料翔实,文采斐然,为世所重,称为名志。此志虽经湘潭王闽运最后审稿润色,但亦属锦上添花,踵事增华,而他的纂修之功,文辞之美,仍不可没。
他居室外,遍植冬青树,方言则称蜡树,所以自号为蜡园居士。光绪辛巳年(1881),他将平生所为之文裒集成书,名日《冬青园文集》,凡十卷,曾以聚字板印行,后又亲加改削,十存八九。壬午(1882)以后十年所写的文章,由他门人蒋枢编次而成,亦为十卷,未及刊印,现均已散佚无存。
他一生设帐授徒,砚田笔耕,著述自乐。光绪十八年(1892),病卒于家。
相关阅读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