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政务公开>统计信息> 正文

东安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概述

文章来源:东安县统计局 作者:唐劲松、唐琼奇 发布时间:2017年09月22日 字号:【小】 【大】

东安县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情况概述

?

近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严峻形势,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大力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六大战略,以产业转型为核心,积极推进和深化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县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贡献不断增强、改革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良好发展态势。但横向比较,东安县无论在发展环境、市场活力、竞争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小差距。

一、生产性服务业的基本概念

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物质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行业。它既与物质生产相关,又具有明显的服务特性。生产性服务业涉及农业、工业等产业的多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强、创新活跃、产业融合度高、带动作用显著等特点,是全球产业竞争的战略制高点。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是向结构调整要动力、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重大措施,既可以有效激发内需潜力、带动扩大社会就业、持续改善人民生活,也有利于引领产业向价值链高端提升。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4-2011)》和省统计局现行的《服务业统计报表制度》,生产性服务业共10个大类、135个小类,包括:研发设计与其他技术服务、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生产性租赁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我县目前涉及的有货物运输仓储和邮政快递服务、金融服务、节能与环保服务、商务服务、人力资源管理与培训服务、批发经纪代理服务、生产性支持服务等7个大类、10个小类。

二、发展现状

东安县是传统农业大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县委、县政府着眼于转型支撑,以改革促转型、在转型中求发展,适时调整经济工作重心,全县国民经济实现较快增长,总量不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经济效益不断提升。2016年,全县GDP达165.1亿元,比2012年增加5亿元,年均增长8.9%。三次产业比重为22.63∶36.74∶40.63。在整体经济的较快增长中,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也得到了较快发展。2016年,东安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59.5亿元,比2012年增长49.4%,年均增长10.5%,占全县GDP的比重为35.7%。2016年,全县规模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企业25家;全县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0.3亿元,比2012年增长53.4%,年均增长11.4%,占GDP比重为12.4%,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4.7%。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2016年全县货运吞吐量510.9万吨,同比增长5%;货物周转量10199.1万吨公里,增长4.8%;全县货车保有量1586辆。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9.3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46.4%,比2012年增长7.5%,年均增长1.9%。

金融业。2016年,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40.7亿元,同比增长22.5%;各项贷款余额65.7亿万元,同比增长24.6%。金融业实现增加值4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19.9%,比2012年增长236.8%,年均增长27.5%。

商务服务业。2016年全县商务服务业实现增加值2.3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11.3%,比2012年增长118.2%,年均增长16.9%。

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2016年,全县实现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491万元,同比增长5.7%,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0.24%。,比2012年增长59.7%,年均增长9.8%。

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016年,全县实现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增加值2.4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11.3%,比2012年增长77.7%,年均增长12.2%。

批发业。2016年,全县实现批发业增加值2.4亿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9.1%,比2012年增长40.8%,年均增长7.1%。

其他生产性支持服务。2016年,全县实现其他生产性支持服务增加值3968万元,占生产性服务业的比重为2%,比2012年增长78.4%,年均增长12.3%。

三、存在的问题

我县生产性服务业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总体仍处在企业规模小、产值低、发展水平低的阶段,仍存在很多制约因素,与发达县区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1、生产方式落后,转型升级迟缓。整体来看,东安县的工业企业生产方式仍较为落后,信息化程度较低,产品研发投入资金少、产业转型升级速度缓慢。表现为:小型工业企业产业链条较短,过于侧重于企业产品的生产,物质材料消耗占产品成本比重较大,与产品制造相关的金融、市场营销、人力资源、信息技术等占全部支出比重较小,外包服务不多且涉及面窄,落后的工业生产模式,导致外包服务需求不足,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

  2、创新能力不强,发展动力不足。创新能力是生产性服务业赖以生存的基础和发展壮大的不竭动力。东安县地方特色工农业产品,还处在初级加工生产的阶段,无论是生产前期的产品研发设计、品牌策划、市场预测等环节,还是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投融资,最后直至贯穿于生产下游的广告策划、物流配送、市场营销等各个环节都表现薄弱,企业内部创新动力不足,不能通过现代服务业转化成为科技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参与市场竞争信心不足,经营效率低下,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性服务业的供给能力。

3、产业规模发展滞后,产业化程度低下。全县传统服务业所占比重较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不足,服务业增长方式比较粗放,知识经济尚未形成产业优势。全县科技、文化、信息、中介、社区服务等行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村服务业发展滞后。

四、对策建议

目前,全县生产性服务业应围绕开展生产性服务业工作的任务目标和我县服务业发展的趋势,立足全县经济结构调整,积极融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导向和工作重点,结合生产服务、生活服务、公共服务的具体内容,站在新的起点上,抢抓机遇,全力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取得新突破。

1、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转型跨越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依托,而新型工业化的“新”很大程度体现在生产性服务业和工业的互动融合发展上,要针对当前制约发展因素,一是政府相关部门牵头组织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中介体系,推动相关企业间合作,实现社会化服务与工业企业的“无缝对接”;二是出台政策,鼓励工业企业实行“主辅分离”,引导和推动工业企业通过管理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将一些非核心的生产性服务环节剥离为社会化的专业服务,逐步将发展重点集中于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品牌运作,加快转型步伐。

2、加强人才引进力度,推动企业创新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服务理念新、商业模式新、服务手段新和服务产品新,而这一切都归结为创新,而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因此,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意识,科学合理建设人才库,建立人才引进、开发和共享的绿色通道,积极吸引和聘用国内外服务业人才,探索建立由企业、高校和政府共同投入的生产性服务业人才培训基地,针对不同类型生产性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特点,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整个行业人才队伍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整体能力素质,推动企业创新,可持续发展。

?

东安县统计局

2017年9月19

<!--EndFragment-->

相关阅读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