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 节
春节,俗称过年,年节,是一年中最隆重延续时间最长的节日。新中国成立前农历十二月十六日各商店宴请缙绅和雇员(俗称“先生”),结算一年账目,确定雇员明年去留,名叫“倒牙”。“倒牙”后雇员回家准备过春节。地主所雇长工亦然。二十三日送灶王上天。二十四日(或二十八日、二十九日,各地不一)女婿携妻子儿女赴岳家送年礼、过小年。二十四日起打扫卫生,洗衣服被褥,填补室内地面,杀年猪,做粑粑。二十七日杀鸡祭庙。除夕那天贴春联、挂年画,室内装饰一新,并备香烛、酒菜祭祖坟。晚上过年,先摆酒菜迎灶王、供天地、敬祖先,然后全家团聚家宴。席上必有鱼,取年年有余之意。有的至中夜不睡,名叫“守岁”。午夜刚过,即鸣鞭炮迎新年。清晨按星历所定吉利方位鸣爆竹出行。自初一日起至亲友家拜年。俗话说:“初一崽(儿子),初二郎(女婿),初三初拜舅娘”。意谓必先至亲然后其他,否则谓不知礼。拜年至元宵止。儿童拜年,长辈须给“挂钱”。初一至元宵,堂前悬点“天灯”。元宵后开始请春酒。春节期间,凡敬神祭祖、拜年迎客、入席送客均燃爆竹。正月初开始,各村镇耍龙灯、舞狮、唱戏庆贺,或白天、或黑夜,串行各村,观者空室;如有姻亲或同族耍龙舞狮来,须酒宴款待。新中国成立后,倒牙、祭庙等习已废,耍龙、舞狮、唱戏不如以前兴盛。其余习俗仍旧。
相关阅读
-
没有关键字相关信息!